“要全面深化改革,把握历史主动。”不久前,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(下称“合作区”或“横琴合作区”)执行委员会组织的一场专题学习会上,来自澳门和广东两方的成员围坐在一起配资炒股开户,听取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教授李清泉的专题讲解。
澳门籍人员主动参加党组织会议,学习第一议题,融入党组织生活,这在全国各地并不常见,但在合作区已是习以为常。
2021年9月,横琴合作区正式揭牌成立。三年来,在这片咸淡水交接的“试验田”里,粤澳双方人员朝夕相处、融合办公,澳方同事逐渐主动参与执委会的各类党建活动,双方共同践行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粤澳融合新机制。
横琴合作区,实施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“四共”体制,管理架构既不同于港澳,也不同于内地。合作区执委会的队伍由粤澳双方共同组成,是全国最独特的承担经济和民生管理职能的法定机构。在这样的国际化新环境下,党的建设工作也要求新、求变。
三年来,合作区执委会直属党委以“开门党建”的思路,开放阵地、开辟路径、开创新局,邀请澳方人员主动融入、求同存异,通过“书记项目”等核心工程推动重大项目落地,在党业融合中探索新模式、新机制,走出一条具有粤澳融合特色的党建新路径。
开放阵地
让澳门元素融入组织生活
在横琴合作区,澳门籍人员时常参加执委会党组织的“三会一课”,行政事务局局长曹晋锋就是其中之一。
在一次受邀列席该局党支部党员大会时,曹晋锋表示,党的重要文件所传递出来的精神,就是地方政府要努力的方向,我们的建设发展方向也要紧跟党的方向。
经济发展局招商人员刘延鑫也经常受邀列席党组织会议。“参加党会、党课,除了强化政治意识以外,很多时候也能强化自己的业务意识。”他透露,“比如我最近参加的党会,学习的主题基本都是围绕新质生产力,学透这个概念,也让我们的招商工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。”
事实上,开放组织阵地,探索邀请澳方同事自愿列席部分党委、党支部会议,自愿参与党组织生活,推动粤澳共学,已成为合作区执委会直属党委摸索出的一条有效路径,让粤澳双方不断走向思想同向。
在此基础上,执委会直属党委更创新开展独具特色的党建主题活动,“澳门记忆”主题活动就是一大品牌。
多年后,再次来到澳门贾伯乐提督街76号时,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副局长冯方丹才恍然大悟,自己中学时参加的澳门学联的会址,就是有名的叶挺故居。而这次,跟随广东的同事从横琴回来,让她触动颇深,对这片澳门的红色基地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合作区统计局副局长李秉勋更全程参与了该局党支部“澳门记忆”活动的选点。“‘澳门记忆’这个活动跟澳门密切相关,我作为局里的澳方负责人,有责任去参与和承担,让内地跟澳门在党建活动方面做一些联动。”在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,看到各省送给澳门的回归贺礼时,李秉勋感慨:“这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国家对澳门的关怀,也是一次很好的公民教育。”
一边是跟随澳门同事寻找“澳门记忆”,熟悉澳门历史和社情民意;另一边是带着澳门同事遍访红色基地,增进澳方同事对国情的了解。
在去年前往延安的一次国情教育活动中,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頴仪主动请缨。作为澳门籍人士,她此前对此并无太多了解。在延安的窑洞中,她对共产党在战争岁月中的艰难环境感同身受。“这趟行程让我很受洗礼,对党从哪里来、如何走过来的,有了很深刻的认识,也由衷地感动。”
像钟頴仪一样,三年来,合作区有不少澳方同事,跟随党组织的脚步,走遍了全国多地的红色基地,在一串串足迹中加深了对国情的认知和理解。
共学共融、求同存异。在合作区执委会的党建工作中,粤方秉持开放欢迎的态度,澳方积极参与和探索,双方同心同德、互学互鉴、交心交往,逐步形成了粤澳同心同向的党建工作新模式。
开辟路径
让“核心工程”引领关键业务
今年,是一个“大考”之年,“交卷”之年。
《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》明确了合作区2024年第一阶段的目标任务。到2024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时,琴澳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建立,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。
为全力以赴实现目标,合作区争取中央区域办牵头成立了国家部委支持合作区建设专班,谋划了“2024年第一阶段重点目标任务攻坚项目”,并成立“攻坚行动指挥部”,由执委会直属党委书记聂新平担任总指挥长,以党的“核心工程”引领推进合作区的核心业务,全力冲刺6大方面49项重点任务。
推动“分线管理”落地,便是其中一项极为关键的攻坚行动。
“分线管理”是合作区的基石性政策,也是彰显横琴更深层次、更大力度、更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核心政策。2023年3月,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,合作区专门成立分线管理筹备工作领导小组,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。
在这场重大任务攻坚中,执委会各党组织各自分工、聚力成势,以“一体两翼四驱动”的创新机制,推动了全国首个“分线管理”重大政策落地。
“分线管理”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合作区经济发展局,除统筹全局外,还主要负责“一线”“二线”通道的建设。“‘二线’通道在全国是没有先例可循的,没有可参考的案例。”该局口岸工作处人员张弘毅透露,面对这一全新的事物,支部书记带领小组成员,走访海关部门以及澳门相关单位,最终参照一类口岸的标准,完成了横琴大桥等7条二线通道的建设。
“我所在的政策研究和规则衔接专责小组,组内骨干基本都是党员。”法律事务局改革和政策创新处代理副处长陈姝清晰地记得,去年一年,他们和各大攻坚小组一起,以一个月一次的频率跑北京,与各部委沟通和争取政策,在不断校正的过程中,一步步探寻创新和突破。
今年2月,“分线管理”的海关与财税政策正式落地,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与海关总署同步印发三份重磅文件。3月1日零时,“分线管理”正式落地实施,迈出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的关键一步。
“这意味着琴澳一体化翻开新篇章、迈上新台阶。”合作区行政事务局党支部书记、副局长张文骥表示,为做好这一划时代事件的记录工作,该局党支部与各相关部门深度沟通、密切合作,围绕核心政策内容,共同寻找并做好具有见证性意义的“首案”采访,呈现政策的重大意义和作用,为政策红利的释放奠定了舆论基础。
和“分线管理”一起被列为攻坚任务的,还有如“澳门新街坊”、琴澳创新产业园、广东智能院建设等16项任务,目前部分已顺利完成,部分正有序推进。
“在攻坚项目的推进过程中,书记带头全力攻坚、党员骨干冲锋在前,党组织无疑起到了‘战斗堡垒’的作用。”谈起党建工作如何引领关键业务,合作区攻坚行动指挥部办公室主任,统计局党支部书记、局长李国辉如此形容。他还特别提到,整个攻坚行动其实都是粤澳双方共同推进的,这种通力协作与配合,正是“四共”体制在实际工作中的生动写照。
开创新局
让创新探索推动体制融合
横琴是一片咸淡水交界的区域,合作区实行的是一种粤澳合作开发的新模式。在区域建设进程中,党业融合不断走向深入,粤澳双方的规则衔接、体制对接也逐步走向成熟完善。
“我们不断加强政治建设,创新探索党建‘1+3+1’模式,即加强政治建设、强化党建引领规则衔接工作‘三个一’、发挥头雁示范效应,通过深化党业融合,推进琴澳两地规则衔接、机制对接,实现合作区开发建设的良好开局。”聂新平总结道,在国际化的新环境下,执委会直属党委不断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,致力探索合作区党建工作的新模式、新机制、新路径。
在政策创新领域,党建引领规则衔接工作“三个一”模式,是一项生动实践。
所谓“三个一”,即“一机制一指引一清单”,包括牵头组建一个跨部门的政策研究和规则衔接专责小组;推动出台一份指引,创造性提出了规则衔接“怎么干”的12种路径;推动编制一张清单,通过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事项清单,问计于群众、问计于实践。
“从最初浅层次、基础性的对接,到深层次的、法律法规层面的小切口变革,合作区的对澳规则衔接工作,一路上都是在党业融合中不断推进,也是在粤澳同事的共商共议中形成。在这个过程中,粤澳双方的体制机制融合也不断走向深入。”合作区法律事务局法律研究与服务处代理处长何仕平认为。
经济发展局党支部书记、副局长张戈颇有同感。在他所分管的招商领域,也摸索出了一条类似的融合之路。2023年开始,横琴与澳门共同组成了澳琴联合招商团,一起出海觅商机,携手拓宽国际朋友圈。
“我们把澳琴联合招商作为支部的核心工作、重点工程,也得到了澳方领导的全力支持。”张戈表示,在粤澳双方的一致认可下,招商团以引进头部企业为主策略,顺利引进了抖音、万达商管、小红书等行业头部企业。“我们还专门组建领导工作小组,用组织的力量做好企业服务。”
“执委会直属党委成立仅短短两年多时间,党组织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步子稳、上轨道、有特色。”广东党的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建伟总结道,特别是针对澳方工作人员的特色党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,为国际化环境下创新党的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。
大道从来至简,笃行方能致远。
作为“一国两制”实践的新示范,合作区执委会正在用一种前所未有的“四共”新体制,开辟一条行稳致远的新路径。前行的每一步,都是新的探索。
■一线实践
多方合力推进
“澳门新街坊”项目落地
墨绿色道路指示牌、葡式石面广场……在横琴“澳门新街坊”内,随处可见澳式街区造景,仿若置身于澳门居民熟悉的街头巷尾。而小区内趋同澳门的广播电视、教育、医疗、通信、家政等配套政策也陆续落地,趋同澳门的宜居生活环境映入现实。
作为广东省和澳门特区政府首个合作的综合民生项目,“澳门新街坊”是澳门居民在合作区生活就业的重要切入点,也是合作区攻坚行动的重点任务。从土地出让、建设,到建成开售,这一项目凝聚了合作区执委会直属党委及各党支部的合力。
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党总支组织委员郑慧仙回忆,在建设初期,该局便积极与法律部门协调,获得省政府授权,成功申请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审批权下放到横琴办理。为建立澳门居民涉澳房屋拥有情况互认机制,还联合澳门、珠海等五方协调,明确楼房销售的具体流程。到2023年11月,“澳门新街坊”终于顺利开售。
“我们将‘澳门新街坊’作为党建引领项目来推进,党支部书记挂帅、组织委员作为项目经理、党员代表作为子项目的联络人,统筹跟进各项政策内容落实。”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党支部书记、局长黄宇杰表示,针对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,该局和澳门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机制,协调解决诸如教育医疗养老配套、国际互联网与境外电视使用等切实问题。
他还透露,支部将设立“澳门新街坊”民生驿站作为书记项目推进。驿站建成后,将为外籍家政在琴跨境服务提供政策咨询,同时将澳门居民需要办理的社保、执业培训等业务前移到新街坊。“‘澳门新街坊’的相关政策突破很大,打破不少政策堵点,过程虽然比较艰辛曲折,但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新的试验。”
郑慧仙也透露,城规建局党支部将优化“澳门新街坊”认购资格及周边配套纳入今年的“书记项目”,并高效完成了认购资格变更的各项环节。如今,项目正式放宽限购,不再受澳门居民房屋持有量限制,促使在“澳门新街坊”居住的澳门居民大幅增加。
■专家观点
用好“国际化环境”优势
大胆创新探索
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党的建设最鲜明的特点,是党组织和党的领导、党的建设工作处在国际化环境下。在这一全新的模式下开展党的建设工作,要敢于突破、积极创新,把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转化为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坚强保障。
就执委会直属党委而言,作为“嵌入”合作区执委会的党组织,地位特殊且重要,在关键时刻能够有效发挥稳定大局的“压舱石”作用。加强执委会直属党委自身建设,打造扎根合作区的坚强党组织,打造一支政治可靠、综合素质高、关键时刻靠得住的党员干部队伍,就具有了保证合作区行稳致远的“护航舰”,对推动合作区改革发展、具有重要意义。
合作区是新生事物,探索创新是推动合作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。国际化环境下党的建设也是新生事物,探索国际化环境下党的建设新路径,创造党的建设新鲜经验,丰富和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模式,同样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。
执委会直属党委成立以来,围绕合作区发展目标要求,根据国际化环境特点和要求,直面困难挑战,积极探索党的建设新路子,推出一系列适应国际化环境的特色举措。例如,积极探索“开门党建”,让党的建设成为联系澳方同事的桥梁,增进澳方对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认识和理解;各党支部根据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,积极探索国际化环境下党业融合的新方法新途径,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党的建设在合作区发展中的作用。新环境下的党建工作迈上正轨,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一方面,国际化环境给党的工作、党的建设带来挑战和压力,另一方面也为党的建设探索创新带来了新的资源。执委会直属党委要紧紧扭住“国际化环境”五个字,最大限度利用好其带来的探索创新权限,敢做敢试、大胆创新。比如,澳方带来的不少思想观念、制度机制和工作方法,都能够让粤方同事从新的视角看待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,提供探索改进的思路和方法,澳门社团开展群众工作有用的做法也可以借鉴使用。
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,合作区执委会直属党委要创新国际化环境下的党建工作模式,可重点开展五项工程,包括交友连心工程、互学共进工程、平台建设工程、党员先锋工程、党员关怀工程,发挥关键力量,助力合作区发展行稳致远。
(作者系广东党的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、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建伟)
撰文:梁涵黄天儒配资炒股开户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在线配资观点